這本書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夠好好沉澱,
而我用短短兩天,就翻完了(因為要還給圖書館 =.=....)
把似懂非懂的部分 先列下
[前言:綜觀 西方行為理論,東方 老子與佛家思想.
運用自然界現象來解釋群體行為,
人類應發展出與地球共存,永續發展,的生活方式 ]

書摘:
奧圖(C. Otto Scharmer) 提出U型理論(U Theory):
1.感知-Observe, ovserve,and observe-與世界合而為一
2.自然流現-Retreat and reflect-讓內在領悟湧現
3.實現-Act swiftly, with a natural flow-順應自然,迅速行動

佛學中的
「尋」(Vitarka),尋求,我們注意力依附在努力促其發生的事情;
「伺」(Vicara),觀看,即使我們未促成某件事情發生,我們仍依附在我們期待的結果上;
在兩種狀態下 使我們只看的到自己想看的東西,變得盲目
「放下」 的能力能讓我們看清正湧現的事物。

Synchronicity:基於非偶然因素,兩種以上事件同時發生的有意義的巧合(Meaningful coincidence)
「打開心胸,接受要發生的事」
「許多人感受到新的可能性,有一股力量將他們拉在一起」
「世界會幫你的忙」

複雜理論-
促成複雜理論的運動問的是,事物如何組合?
檢視互動的元素,並問它們是如何形成模式,模式又如何展現?
這些模式是開放的,永遠不會結束。
謝德瑞克:生命系統的形態場會不斷演變,形態共鳴(Morphic Resonance)
榮格「集體潛意識」Collective Unconscious-
「形態場的範圍超過腦部,擴及環境,把我們與我們知覺到的物件連在一起」
「透過我們的意願與注意力,有能力去影響(更大的世界)」

Phil Lane:「最長的路是從頭腦到心靈的神聖之旅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g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